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天上地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0 21:45
标题: 天上地上
有一道斑斓的虹
它是通往天上的河
你坐着海市蜃楼的船
得以前往

在那美丽的地方
你拥有着王冠与太阳
可你却始终怅惘
因为
你早已无法回到故乡

与此同时
在河的另一方
站着一个头顶光环
手握书本的人
你终于明白
不要自以为神在天上
其实
他在地上
作者: Rebecca    时间: 2007-7-20 21:48
神无处不在,是这个意思吧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0 22:00
呵呵,不才突然想到“人性”和“神性”的关联——哲学和神学。个人理解是应各有其份,神学捍卫神的尊严,哲学则是捍卫人的尊严。不过好象过多理论上的研究都过于倾向于“神性”,而忽略了“人”的本真力量。

我想说的便是提倡精神本体的回归,而不是总想“飞到天上去”,将“神”过分依赖和夸张。个人的一点小想法。:)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0 10:02 PM 编辑 ]
作者: 冷静解放哀愁    时间: 2007-7-20 22:00
他说手握书本的人是神,神就在地上。
作者: Bernhardt    时间: 2007-7-20 22:02
突然发现今天原创区爆棚阿!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0 22:03
呵呵,新人初到乍来,还请多指教。:)
作者: Rebecca    时间: 2007-7-20 22:12
看来理解片面了~~~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1 12:23
呵呵,诗歌本就各有其解,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呐。:)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15:39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0 10:00 PM 发表
呵呵,不才突然想到“人性”和“神性”的关联——哲学和神学。个人理解是应各有其份,神学捍卫神的尊严,哲学则是捍卫人的尊严。不过好象过多理论上的研究都过于倾向于“神性”,而忽略了“人”的本真力量。

...


哲学并不是“捍卫人的尊严”的,它是寻找永恒的,甚至在永恒之中放弃人类的主体性。虽然有些哲学主张没有永恒,那是他们在路上发现了另外的终点,但是路还是通向永恒的路(永恒的无永恒)。
神学其实是运用哲学的方式为神与存在的关系作论证的,他并不涉及认识论。
哲学和神学中的联系就是“心理活动”,所以,最终说来,哲学和神学都是“人本”的,也就是“他在地上”了。
作者: 冷静解放哀愁    时间: 2007-7-21 15:45
原帖由 Heidegger 于 2007-7-21 03:39 PM 发表


哲学并不是“捍卫人的尊严”的,它是寻找永恒的,甚至在永恒之中放弃人类的主体性。虽然有些哲学主张没有永恒,那是他们在路上发现了另外的终点,但是路还是通向永恒的路(永恒的无永恒)。
神学其实是运用 ...


唉,这些玄妙的论述啊,呵呵,真是滑稽。不攻击你了,就是想大声笑笑,或者狂笑一次。呵呵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15:51
原帖由 冷静解放哀愁 于 2007-7-21 03:45 PM 发表


唉,这些玄妙的论述啊,呵呵,真是滑稽。不攻击你了,就是想大声笑笑,或者狂笑一次。呵呵


不如好好的交流一下吧。
前辈是不是对哲学有比较高深的造诣呀?或者就是学习哲学的?小弟多有不是,敬请之教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1 15:58
“甚至在永恒之中放弃人类的主体性”——如此以来我想哲学丧失了它的贡献和价值意义,只是成了某些狂人的疯言疯语,但实际上不是,哲学对人类前行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且久远的。

“所以,最终说来,哲学和神学都是“人本”的”——按照前诉,这样是悖论的。:)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16:24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1 03:58 PM 发表
“甚至在永恒之中放弃人类的主体性”——如此以来我想哲学丧失了它的贡献和价值意义,只是成了某些狂人的疯言疯语,但实际上不是,哲学对人类前行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且久远的。

“所以,最终说来,哲学和神学 ...


你误解了这句话:所以,最终说来,哲学和神学都是“人本”的。
我在这句话之前说过:“哲学和神学中的联系就是“心理活动””,这是我主要想表达的,也就是在哲学和神学中间,都存在着一个心理基础(非心理学的),这个基础就可以表述为广义的信仰问题。所以,我把哲学和神学都表述为“人本”,并不是说“人本主义”。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1 16:33
呵呵,哲学是理性的,神学则是信仰,这便是我为什么说哲学捍卫人的尊严,神学捍卫神的尊严。

另外所谓“心理基础”——这个,好象有点太不准确了。也许唯心主义是基于此吧。

没什么哲学研究,个人理解。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17:07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1 04:33 PM 发表
呵呵,哲学是理性的,神学则是信仰,这便是我为什么说哲学捍卫人的尊严,神学捍卫神的尊严。

另外所谓“心理基础”——这个,好象有点太不准确了。也许唯心主义是基于此吧。

没什么哲学研究,个人 ...


    心理基础是一个客观事实,历史上好些哲学家在开头都是不相信这个心理活动的,后来就慢慢有所发现,比如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转向,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等,当然有些哲学家一开始就是承认这个的。
    哲学是理性的,但是,为什么同是辩证法却有人倾向唯心主义,有人倾向唯物主义;为什么同是心理分析学派对性的普遍作用有不同的观点呢?深入看过这些理论(比如辩证法中间的马克思和黑格尔,心理分析中的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就会发现,他们用来说明他们观点的理由都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会有不同观点呢?我认为就是心理活动不同,实用主义的詹姆斯说过:“哲学家又不同的气质”,虽然我不相信实用主义,但是,这句话去形象的表达了这个问题。
    所以,在理性之下,是那些假设,那些常识推断、那些不可节制的形而上学倾向(即用空间抽象的绵延倾向),都是以上所说的心理基础,这就是事实,再理性的人也要承认(当然,也普遍承认)。
    这个心理活动人们对它有不同认识,就我而言,我就把它归为信仰。关于信仰,有人把它归做神学,或者是说成一种非理性的东西加以BS。可是,信仰的概念需要扩充,传统的已经不够用了。信仰起时可以分为宗教式和哲学式,宗教式的不用再说了,一切教条都可以归为宗教式(有些哲学家甚至教条到宗教);哲学式的,是一种思辨过程。
    我写过与信仰相关的文章,我就在下一楼里贴出来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欢迎批评。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17:07
标题: 关于信仰及其自由
信仰其实是一种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我在这里先粗浅的划分一下。我认为信仰按来源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来的,比如宗教的信仰;一种是内来的,比如哲学的信仰。科学的信仰既可以是外来的,比如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也可以是内来的,比如部分杰出的科学家或科学哲学家。

    宗教的信仰是外加给你的,并且是指向上帝的,在你由于能力有限而陷入困境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当作你思想的避难所的(比如做错事后的忏悔,这种忏悔的唯一好处不是让你下次不犯错,而是让你的意志变软弱,下次更加轻松的反错而不用自责,因为在忏悔中,上帝已经原谅了你)。

    哲学的信仰是自己通过思想的过程而有自己得出的,并且指向自己的(甚至是通过自己间接的指向上帝的,这种情况是一种哲学的宗教信仰,笛卡尔,奥古斯汀,克尔凯郭尔都是这种信仰的典范),这种信仰让人意志坚强,这种信仰才是自由的信仰,而不是通过自由的选择而来的不自由的信仰。这种哲学的信仰是哲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哲学如此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1 17:56
心理学是哲学衍化之后新辟的学科,但其研究各有所向,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最初古希腊时代哲学实际上包含很多东西,后来分离出的学科有很多,物理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那么能说哲学是以“心理基础”,为什么不可以是“审美基础”,“天象基础”或“伦理基础”,这些学科既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齐驾并驱的——可以说儿子像母亲,可是怎么能够证明母亲像儿子呢。现代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其狭义的范围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其进行的严谨的构筑和论证。

信仰是个很广博的东西,我觉得没什么定论——各人都各人生存下去坚固的理由。是个很笼统和模糊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涂草 于 2007-7-21 06:19 PM 编辑 ]
作者: 冷静解放哀愁    时间: 2007-7-21 18:55
标题: 回复 #11 Heidegger 的帖子
呵呵,对不起,不该用那么轻浮的语调嘲笑你,再次道歉,先敲自己几下

没什么,我不是学哲学的,只是我的世界观常常和类似存在主义的那些信条或者情绪尖锐对立,呵呵,所以,总是忍不住嘲弄这些东西,不过看来你是个很认真的人,这点让我觉得应该尊敬你的诚挚,抱歉。

我可以嘲笑轻浮的哲学信仰,但不敢嘲笑别人用灵魂去信仰的英勇姿势。向你致敬。
作者: 墨树瑰花    时间: 2007-7-21 19:00
呵呵,楼上的强.我碰到这种事,只会觉得这个人挺温柔好学而已.........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20:28
原帖由 冷静解放哀愁 于 2007-7-21 06:55 PM 发表
呵呵,对不起,不该用那么轻浮的语调嘲笑你,再次道歉,先敲自己几下

没什么,我不是学哲学的,只是我的世界观常常和类似存在主义的那些信条或者情绪尖锐对立,呵呵,所以,总是忍不住嘲弄这些东西, ...


没什么……不知道老兄的世界观是那个方向的?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21:00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1 05:56 PM 发表
心理学是哲学衍化之后新辟的学科,但其研究各有所向,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最初古希腊时代哲学实际上包含很多东西,后来分离出的学科有很多,物理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那么能说哲学是以“心理 ...


    心理基础指的是人类的原发性基础,我在13楼里面有过一个注释“(非心理学的)“。
    心理基础和心理学里面的不一样,心理学的基础也就是这个“心理基础”,审美也是通过这个原发性的基础而产生的,伦理中渗透着审美的原则,当然也就是那个原发性的基础。为了方便,可以把这个原发性的基础成为心理基础,结合哲学史的研究,就可以把这个原发性基础明确的称为信仰了。
    这种信仰就是那个原发性基础直观的语言表达式,当然,“信仰”这个词要承担这个意义,就需要与原来的理解有所不同了。你说:“信仰是个很广博的东西,我觉得没什么定论——各人都各人生存下去坚固的理由。是个很笼统和模糊的东西。”这句话没正说明了信仰的一般性,但是信仰有其特殊性,不同人的信仰其实有一些是相似的,有一些是相异的,虽然信仰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东西,可是哲学不就是在混乱下寻找那个确定性的永恒吗?甚至那个结果还是混乱。但是经过了这番努力,我们的思维难道不会更进一步?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21:32
原帖由 墨树瑰花 于 2007-7-21 07:00 PM 发表
呵呵,楼上的强.我碰到这种事,只会觉得这个人挺温柔好学而已.........


嗯~~~说对了,只要能学到新的,来柔和到我反抗的力量里,我就是好学的。就和你一样:“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抗争的过程,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障碍,并想办法去克服;追求更好的东西,得到了,就追求更好的。在这一点上,男人与女人并无什么不同”——堕落后判定。
作者: 志成    时间: 2007-7-21 22:02
站在河边,我看到了拿着书本罪恶的自己,我发现我是个魔鬼,而人类却崇拜我为神,我不在地狱,我不在天堂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23:00
原帖由 志成 于 2007-7-21 10:02 PM 发表
站在河边,我看到了拿着书本罪恶的自己,我发现我是个魔鬼,而人类却崇拜我为神,我不在地狱,我不在天堂


理解的好呀,不过为什么要是魔鬼而不是人自己?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1 23:26
“哲学不就是在混乱下寻找那个确定性的永恒吗?”——这是不准确的吧。哲学并不是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有答案。哲学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一个哲学家提出来一个终极命题,然后用他觉得最周密和可靠的方法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成立或者不成立。这个探索的过程便是哲学。对于哲学来说探索永远没有止境,它必然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我觉得说简单点:哲学就是一场科学式的终极问答,信仰则只是每个人心中不会倒下的那堵牢固不破的墙。哲学可以塑造共性式的信仰,但信仰却不是哲学。:)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2 09:01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1 11:26 PM 发表
“哲学不就是在混乱下寻找那个确定性的永恒吗?”——这是不准确的吧。哲学并不是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有答案。哲学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一个哲学家提出来一个终极命题,然后用他觉得最周密和可靠的 ...


你说:“一个哲学家提出来一个终极命题,然后用他觉得最周密和可靠的方法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成立或者不成立”,也就是承认了那在理性之下的原发性基础,否则那个没有经过推论的终极命题怎么先于推论而出现呢?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2 10:22
哲学本就具有先验性,您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就是觉得“心理基础”这种论断狭隘了些。:)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2 10:37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2 10:22 AM 发表
哲学本就具有先验性,您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就是觉得“心理基础”这种论断狭隘了些。:)

我前面反复说得,也说的很清楚,“心理基础‘指得就是原发性基础,并不是在心理学范畴下的概念,而是在整个哲学范畴下的概念,除非是哲学这个范畴狭隘了,那么这个概念的范畴就不会太狭隘。
不过,说哲学具有先验性是不准确的,要证明这种先验性的合理,就首先要承认这种先验性的合理,所以,所有先验问题必然导致循环论证和二律背反。但是,人们一般用先验性所描述的是一种事实,这个事实无可否认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要找出一个“词”来指称这个事物,一般都会找到“先验”这个词,但是由于康德的影响,先验这个词已经染上了一层“先验”的感情因素了,就像是“科学”这个词义仅拥有了一种神秘的一贯性的意味一样。可是我们为什么对这个现象一定要加以规定,用空间来描述时间呢?所以,我们就要回到事物本身,抛弃那些缠在事物上的静止概念,比如对于这个事实,我们不要用先验等词语来描述,这样才能发现“真”。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2 11:25
鄙人才疏学浅终于不胜言论而溃败 不整这茬儿了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2 12:07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2 11:25 AM 发表
鄙人才疏学浅终于不胜言论而溃败 不整这茬儿了

没有人想赢,只不过是说说道理罢了~~~大家不能单纯的沉浸在文学里了:)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2 13:48
呵呵,在下开开玩笑,放松一下神经,激烈的交锋才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任何一个理论太深的时候难免会受主观的局限,所以咱稍微松懈一下——深入浅出嘛。嘿嘿

说的累了,其他见解待后摩擦。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3 12:36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2 01:48 PM 发表
呵呵,在下开开玩笑,放松一下神经,激烈的交锋才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任何一个理论太深的时候难免会受主观的局限,所以咱稍微松懈一下——深入浅出嘛。嘿嘿

说的累了,其他见解待后摩擦。

当你对所有的主题都研究过了以后(甚至只要研究其中一小部分),你会发现,有什么不是主观的?客观的东西也是我们主观的将其定义为客观罢了……唯一客观的就只有真理,不过那唯一的客观还需要我们的主观性才能牵涉和进行所谓的证明。
刚来这个论坛的时候,以为这里是充满思辨的,后来发现,人们不过是在说话,而不是思考……(当然不是指老兄你啦,哈哈~~~)

[ 本帖最后由 Heidegger 于 2007-7-23 12:42 PM 编辑 ]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3 13:46
呵呵,人必然受“人”的限制,人永远都不可能达到所谓的“真理”,就像猫不可能成为老虎或是其他。人怎么能够跳出“人”去呢,除非人能从人的自身上升到更高级的存在——跳出“人”去。不是世界本来就是什么样,而人把世界理解成了什么样——但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守规则,平衡便在逐渐地被破坏。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3 14:49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3 01:46 PM 发表
呵呵,人必然受“人”的限制,人永远都不可能达到所谓的“真理”,就像猫不可能成为老虎或是其他。人怎么能够跳出“人”去呢,除非人能从人的自身上升到更高级的存在——跳出“人”去。不是世界本来就是什么样, ...

是呀,你说的就是那个“人本”。这个才是所有一切的基础,因为那一切如果不是对于人来说,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8-12 11:40
唉,可以人的征服欲望和好奇心太强——总想找到一种比“人”更高级的存在,什么神鬼或者高智商外星人——但就算找到了又怎样呢——被那种更高级的存在所统治——再去反抗这种统治的压迫......呵呵,人的有些想法看似高深,其实说穿了也挺无聊的。俺还是提倡人自守本分,只要自己还是“人”。:)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