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入眠 [打印本页]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0 14:47
标题: 入眠
我在看……

你听见了什么!——蚊子……

我在听……

你看见了什么!——空白……



有一个词!

不是“虚无”、不是“凝固”……

没一个词!

是“存在”、是“流动”……



月光在弥漫,时间在发散



爆发!——我打死了蚊子!



蚊子的灵魂说,“你成功了!”

可是我死了……

我的灵魂说,“你死了!”

可是蚊子成功了……



时间透过月光,

照亮了尸体,

沉睡了……
作者: 墨树瑰花    时间: 2007-7-20 18:16
呵呵,有点新意,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有趣~~~~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0 18:29
标题: 回复 #2 墨树瑰花 的帖子
哈哈……谢谢支持呀!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诗,以前从没用这样的方式写过
作者: mu    时间: 2007-7-21 10:47
纯粹呓语……

颇有当代俄罗斯诗风……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15:12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7-7-21 10:47 AM 发表
纯粹呓语……

颇有当代俄罗斯诗风……

呵呵~~~对于诗盲来说,也许是碰巧了……
作者: 志成    时间: 2007-7-21 21:58
如果我写的是A,那么我说的下一句就会是B,A和B是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结尾一个和ABC都无关的出现在眼睛里,那么我该想到谁那?》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1 22:58
原帖由 志成 于 2007-7-21 09:58 PM 发表
如果我写的是A,那么我说的下一句就会是B,A和B是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结尾一个和ABC都无关的出现在眼睛里,那么我该想到谁那?》

    终于有人发现了一些内容~~~~
    其实我想借助意识的沉浮状态表达一种思想的矛盾,一方面现实是像照片一样静止的,是割裂的,另一方面内心中总有一种不满,因为意识的流动性在这里找不到自己。
    蚊子是一个象征,象征一种扰乱,当我向世界堕落的时候,它提醒了世界的不真实;当我向思辨的信仰上升的时候,它却阻碍着我的自由,让我时刻记起肉体上的“痒”。但是当我的注意力转向这个骚扰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从第一段到第二段可以看出语言从实物(或其反面)过渡到了概念,说明了睡眠的进一步。
    到第三段的时候已近将近睡眠(或者说肉体与精神的分离)了,这个时候,灵魂的头部已经飘出,身体已经变成了客观的存在,就像物质一样,偶然性的存在在那里。这时,既然没有什么身体的束缚,幽默并且富有美感的灵魂顺便也就描写一下睡眠的环境了,以表现它现在还是在世界之内的宣言(因为它还看得见月光,感觉得到时间)。
    第四、五段其实在时间上是同时发生的,这表明睡眠已经形成了。蚊子死了,说明第一段的扰乱已经消失了,因为这骚扰的另一半——灵魂也已经渐渐飘出视野了。在灵魂飘出肉体的同时,灵魂和肉体(对于灵魂,蚊子就是那个肉体)有一段对话。对话中的“我”是作为肉体和灵魂统一的自我,在这自我内,由于睡眠的作用,以至“我”的这种自我统一的力量减弱了,肉体和灵魂便分开并开始对话了。“蚊子的灵魂”指的就是肉体,它对灵魂说“你成功了”,是指它脱离了肉体的束缚,可是灵魂却说“可是我死了……”是由于,他在脱离之后发现的不是他想要得那个存在(月光在弥漫,时间在发散——模糊的存在);灵魂脱离了肉体,他高傲的对他说“你死了”,可是这肉体“死得其所”,死在真实的世界里,所以第五段最后一句话是“可是蚊子成功了……”
    第六段是一个结语,作为脱离那个诗中的世界正在清醒进行叙述的我,说了一下最后的结局,当然就是像死猪一样的睡着了,可是,我发现了最终的真实,月光(空间)和时间融合在一起了,绵延和广延终于毫无矛盾的统一了。


    其实,总体来说,表达的内容内简单,就是睡觉的过程,随着主体性的丧失,统一性的降低,在江湖上发生了一些缠缠绵绵的故事而已。但是最终要表达这么一个思想,就是不同的存在有不同的追求,要把统一在主体性下的统一分裂的存在重新牢固的统一起来,就要让各自的存在“死得其所”,让每个存在追寻各自的信仰,不要强求统一,因为在“睡醒”的那一刻,他们必然统一,不管中间是否有梦(梦我在诗中没有写实一个缺憾)。
作者: 风中感觉    时间: 2007-7-22 17:08
我依旧没有理解“象征”到底是什么意思  怎么定义这个词语啊   我认为这是个古怪的词语  我不太承认它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3 12:29
原帖由 风中感觉 于 2007-7-22 05:08 PM 发表
我依旧没有理解“象征”到底是什么意思  怎么定义这个词语啊   我认为这是个古怪的词语  我不太承认它

抱有成见观察事物是人类心理的不可节制的形而上学倾向所导致的,恰巧,象征的观念不符合你的形而上学,那么,不幸的是,它符合我的(如果我的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话),或是说,我在它那里找到了突破口。
理解不是强求的,如果人们有那种心境,还要这些解释才能理解吗(尽管解释后也不能理解)?
象征就是通过一种公共语言来表达私人事物,共鸣的产生是自足的,也就是不因象征的特殊性的存在而存在的,甚至我用的不是象征。
作者: mu    时间: 2007-7-23 12:51
标题: 回复 #7 Heidegger 的帖子
……
如果单看诗歌本身,谁也不会向这样的解释去思考的
如果诗的阐释多于它本身(诗是不应该被阐释的,尤其是被作者自己),无疑是失败的啊

正如你说的,“象征就是通过一种公共语言来表达私人事物”,“象征”最重要的是通过暗示和读者的联想,在短暂的意象中达到共鸣,这篇连暗示也没有,直接把“存在和虚无”搬出来了……且蚊子竟也通过灵魂来与人交谈……你的文本和想要传递的哲学思考已经脱节了……
作者: gaoyuzai    时间: 2007-7-23 12:58
我插不上话,辩论关注中.
作者: 怜悯心经    时间: 2007-7-23 13:24
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形而上学无聊哲学诡辩。

社会上流行的对内心生活的崇拜,与下层社会的残酷的尘世冲突,这两者之间,我宁可选择注视后者,而不是前者。山西黑窑事件足以震荡这些软弱无聊的诡辩的价值,试问,在这些人的痛苦身边诞生的这些无聊的哲学沉思,能有多大价值呢?自然,会有的,也应该有,但是它有否权利占有主流价值,特别是博得人群中的主要凝视呢?

个人觉得,无权如此!

不去凝视主要的事物,凝视着这些注定和人的命运联系如此渺茫的东西,我个人不赞赏如此,更不用说让我去费劲心思试图弄清出其高深何在了。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离开了,因为到最后剩下的估计仅仅是个人的口水之争而已。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3 13:34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7-7-23 12:51 PM 发表
……
如果单看诗歌本身,谁也不会向这样的解释去思考的
如果诗的阐释多于它本身(诗是不应该被阐释的,尤其是被作者自己),无疑是失败的啊

正如你说的,“象征就是通过一种公共语言来表达私人事物”,“象 ...

是呀,你说的没错,本人在文学上是幼稚的.不过,对于那些解释,我从没有要增加一写东西的意味。
你说的我会好好的理解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那些非理性的蛮横的批评,我只好用9楼的说法来表达了.
但是对这样的理性的判断,我欣然接受:)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3 13:43
原帖由 怜悯心经 于 2007-7-23 01:24 PM 发表
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形而上学无聊哲学诡辩。

社会上流行的对内心生活的崇拜,与下层社会的残酷的尘世冲突,这两者之间,我宁可选择注视后者,而不是前者。山西黑窑事件足以震荡这些软弱无聊的诡辩的价值,试问, ...

也许你更加应该关注的是事情的原因,而不是事情的发生及其残酷。山西发生的事情不正是那些同样只关注事情的发生的人所作出的吗?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回答的意思无非就是为了钱,请问还有比这更加现实的吗?
如果你真正看懂了9楼所说的内容,而不是对其似懂非懂,只是抓住了几个所谓的关键词,那么你也许就会得出另外一种意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而不是陷入那样的“脱离现实”的形而上学的。相反,你似乎正在陷入这种“形而上学”却自己还不知道,形而上学的最危险的特点就是自发性,这是人类的心理特质所导致(原文说过:“人类心理的不可节制的形而上学倾向所导致”),成见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了。
希望,这里的讨论能真正的消失,而不是隔离。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3 13:59
“无聊哲学诡辩”?

哲学自有它存在的坚实的理由,并不能因为现实有一些社会制度问题的存在而否定思想的价值,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猿人时代。这本就不是一个角度上的问题。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3 14:51
原帖由 涂草 于 2007-7-23 01:59 PM 发表
“无聊哲学诡辩”?

哲学自有它存在的坚实的理由,并不能因为现实有一些社会制度问题的存在而否定思想的价值,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猿人时代。这本就不是一个角度上的问题。

同意呀~~~~~
作者: 怜悯心经    时间: 2007-7-23 21:06
呵呵,楼主啊,唉。。。。不说了。在自我迷恋中沉迷吧,送你们两个字:珍重。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3 22:32
我觉得还是回敬给您的好。独断地恐怕是您。我们并没有说这个世界除了哲学便什么都没有了,而您——却以您的主观来强硬且单一地否认了这一样学科存在的客观价值。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5 12:15
原帖由 怜悯心经 于 2007-7-23 09:06 PM 发表
呵呵,楼主啊,唉。。。。不说了。在自我迷恋中沉迷吧,送你们两个字:珍重。

无语~~~~大家好像都比较自我迷恋
作者: 涂草    时间: 2007-7-25 17:22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自我迷恋”的问题——好比一群理科生在兴致勃勃地做着几何题,突然进来一个文科生大声骂道:一群傻×,几何题做的再好有个屁用,连个周整的句子都造不出来!——这个时候理科生是该反驳还是不该反驳呢?——“数学”有用还是“语文”有用?——这完全是没意义的事情——反过来说,如若谁在一个专门讨论下层社会生活问题的帖子下非要大张旗鼓地去说哲学——那也叫自讨没趣。:)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5 18:28
标题: 回复 #20 涂草 的帖子
恩~~~~有道理。和你统一战线:)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5 20:49
原帖由 风中感觉 于 2007-7-22 05:08 PM 发表
我依旧没有理解“象征”到底是什么意思  怎么定义这个词语啊   我认为这是个古怪的词语  我不太承认它

你最后的那一句已经决定了你之前的疑问。。。。

[ 本帖最后由 云起时 于 2007-7-25 08:58 PM 编辑 ]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5 20:52
原帖由 怜悯心经 于 2007-7-23 01:24 PM 发表
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形而上学无聊哲学诡辩。

社会上流行的对内心生活的崇拜,与下层社会的残酷的尘世冲突,这两者之间,我宁可选择注视后者,而不是前者。山西黑窑事件足以震荡这些软弱无聊的诡辩的价值,试问, ...

不敢认同。。。。虽然我很尊重你。。怜悯。。。以前我也有这观点。。看了维特根斯坦之后就改变了。。还有怀特海的《思维》。。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5 20:54
原帖由 牧场看守人 于 2007-7-23 12:51 PM 发表
……
如果单看诗歌本身,谁也不会向这样的解释去思考的
如果诗的阐释多于它本身(诗是不应该被阐释的,尤其是被作者自己),无疑是失败的啊

正如你说的,“象征就是通过一种公共语言来表达私人事物”,“象 ...

如果经常保持这样思考的人(关注哲学)会对此很是敏感。。。我看这贴迟了。。但想到的也是ABC那个类似的言论。。。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5 20:58
原帖由 Heidegger 于 2007-7-25 12:15 PM 发表

无语~~~~大家好像都比较自我迷恋

也许只有我能比较包容这一切吧。。。。真幸运这里也有关注哲学的人。。。我之前上 了一个哲学论坛。。。几天都没有一个贴子。。希望这里的讨论能继续下去。。。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5 23:52
原帖由 云起时 于 2007-7-25 08:58 PM 发表

也许只有我能比较包容这一切吧。。。。真幸运这里也有关注哲学的人。。。我之前上 了一个哲学论坛。。。几天都没有一个贴子。。希望这里的讨论能继续下去。。。

关注哲学中间分为参与、凑热闹、旁观和城管四种境界,我就是凑凑热闹,有时也旁观一下,但是一旦出现一位不说二话的城管,想干我们走,那我就要变成了参与了。
哲学吸引人之处可能就是他的玄妙性,好多人要么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要么带着故作高声的痛苦青年态度出现,反正都不是真正的参与,一旦涉及到真正哲学的问题,有可能是水平不足不能真正参与,但主要是对哲学没有足够浓厚的兴趣和天分(这点在我的经验范围内是这样确立了的),我在xiaonei上也入了一个群,里面就是乌鸦麻雀一顿叫,可是真正发上去一个涉及核心问题的,或是概念复杂的,要么就是没人回,要么就有城管来了。所以感觉,哲学这个东西还是不是大众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哲学太难,而在于大众愿意花几个小时看电影,读言情,也不愿多看看哲学书,甚至给予鄙视,还说葡萄酸,这就是现在大众的状态,虽然说出来也不能显得自己好伟大,反而会被人们鄙视,但是这就是实事,就连布什也要承认伊拉克师出无名呀。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5 23:54
标题: 回复 #24 云起时 的帖子
人有人的意识,这也怪我在文学方面的幼稚了。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6 06:50
原帖由 Heidegger 于 2007-7-25 11:52 PM 发表

关注哲学中间分为参与、凑热闹、旁观和城管四种境界,我就是凑凑热闹,有时也旁观一下,但是一旦出现一位不说二话的城管,想干我们走,那我就要变成了参与了。
哲学吸引人之处可能就是他的玄妙性,好多人要么 ...

你的"城管"的说法...太有同感了........

我的路子是这样的____听克莱德曼(86年)..听古典音乐(97年)..读美学著作(02年)..读哲学著作(03年).......这过程是一贯的..相通的..我现在读哲学书..还保持着那种听古典音乐的个人方式___体验,感悟,漫游,默想......这种方式甚至扩大到我的很多方面

前段时间看克尔凯哥尔的<日记选>..里面那种讽刺与深思交织的"场景"..我最是喜欢......

我不懂德文...看<面对思的事情>只是看那本商务印书馆的孙周兴的译本....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6 15:47
晕~~~我86年才出生呀~~~~
古典音乐我也比较喜欢,特别喜欢钢琴曲,拉氏、贝氏和肖邦那是必听之作呀,可使自己不会弹~~~~
我从高一开始看哲学书的,一开始就是看什么资本论,没看完就扔了……后来看康德、斯宾诺莎和亚里士多德,看了一些,建立了基础后开始看分析哲学了,那时还比较沉迷。接近高三时除了卢梭就没看过其它的了,主要就是学习了,有时间就和同学玩游戏消遣一下,后来在大一又开始了,不过那时候就边看哲学,边看文学了,也许后来对存在哲学感兴趣就是那个原因。到大学就能看弗洛伊德、伯格森和雅斯贝斯了,后来看了胡塞尔,就开始看海德格尔了,然后就是迦达默尔、萨特、笛卡尔、和一些亚里士多德了。最近看了奥古斯丁、詹姆士、杜威、培根和塞尔,感觉是另一个领域了。
后悔没看过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尼采,以后有时间要补一下。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7-26 22:58
杜威的<经验美学>(有不同的译法)真的很不错........
后面三个我都看过.....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7 14:33
标题: 回复 #30 云起时 的帖子
经验美学没看过,主要看的就是实用主义的概念和心理学方法。
作者: 志成    时间: 2007-7-27 20:14
我记得我发过文章啊
作者: Heidegger    时间: 2007-7-27 22:08
标题: 回复 #32 志成 的帖子
什么文章?在我这里?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