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标题:
人类认识的一场悲剧
[打印本页]
作者:
怜悯心经
时间:
2007-6-3 20:21
标题:
人类认识的一场悲剧
随手记下的想法。
---------------------------
随着人的命运异裂为孤独的个人的命运,个人深陷自己的孤立的自我之中,别人对他来说更加难以认识,更加难以信任,通往别人的心理世界的道路更加艰难。(卢卡契,“这种人根据他们对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了解,完全只信赖自己,因此他们这样深刻而集中地生活在自己之中,以至别人的心理,对于他们永远是不可知的国度。
”)
随着上述情形的开始,人类认识上经历了一场悲剧。即,随着人愈发是自己和孤单的,那种普遍堕落和普遍自私的感受无疑本身大大增加了,但同时,由于人难以抵达别人的心理,难以通往对别人的认识,因此,别人的行为更加不可能被理解,别人的行为,也更容易被误解为“自私,卑鄙,沉湎于自己的利益”,即,由于孤独首先加剧了别人的不可认识性,所以即使与前一个时代相比,即使是相同数量的堕落和自私事件,也有可能在人的观感中出现大量误解,普遍认为人类社会比以前更加堕落,不由自主地认为自私冷酷的人比以前更加多了,因为人与人的深刻隔绝,别人的同情和别人的一般意义上的行文,也可能导致被别人厌恶和憎恶,这样的认识总是倾向于把别人不自觉得解为自私和冷酷。
因此,在这个历史时刻,和前一个时期相比,即使自私现象具有相同数量,社会观感也会认为比以前更加堕落,更加普遍,更加广泛,因为这里的人类认识已经深陷于孤独中,别人对于他是难以抵达的。
所以,如果意识到存在这样的一场认识悲剧,那么我们返过来回头,当我们普遍感到社会在堕落,社会普遍幻灭,人普遍更自私时,那么就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社会远远没有到达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堕落程度。而在人类和人们观感中的社会之普遍堕落也就是未必一定如此严峻,人类的情形也许未必比我们想象和看到得更凄凉,更罪孽,更自私和堕落,社会比我们想象得要无辜一些也说不定。
注:孤独的个人如何认识他人是个深刻的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极大地更新我们对此刻人类社会道德堕落到底抵达什么程度,具有深远影响。
作者:
云起时
时间:
2007-6-4 09:13
"怜悯大人"(引用他们对你的称谓
)
你是否在潜意识中将贴子写短了....在心理学上这是理由充足的判断...因为你的目的是要别人接受...但在别人有所不接受的情况下...你只有对他们的某一些不满采取妥协...(例如他们认为你的贴子冗长...你就不自觉地缩短了下一贴)...因为你潜意识里希望他们接受你的观点...这比你自由地将贴子写长写短重要得多...
当然...这又是本人滥用心理学的一个例子....这是我们业余"工作"的职业病...
话说回来..你这一贴比上一次更能说明你的意思....因为没有了让人疑心的"量子经济学"...将理想换成了"人的认识"...这样...就不是什么"宣言式"的文字...而只是一种状态的说明...
很期待你对"孤独的人如何认识他人"这个课题的见解..........
我们平常的"业余工作"就面对很多的这样孤独的人.......可以说..这是我一个自私的期待...
作者:
wmlfw
时间:
2007-6-5 11:33
我还想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看了怜悯的N多帖子,感觉很奇怪,注意,是很奇怪。很像我初二的时候……很难想象怜悯的现实生活。我觉得怜悯可以不再怜悯,因为怜悯自己就很值得怜悯,或者说,怜悯以为自己找到了方向,其实怜悯在干什么,说得很正确却做得极错误的事。我经常幻想用诡辩的方式去提醒怜悯,但只是幻想——只因怜悯是怜悯,我是我,毫无干系。
作者:
wmlfw
时间:
2007-6-5 11:37
后来,我发现:这种没有关系的关系中潜在着一种关系,而因为这种惊人的关系我才说了这样一些荒诞的话,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过——当你们看到这个帖子时,一件荒诞的事也即将发生……
作者:
chinesepoet
时间:
2007-6-5 12:34
怜悯,穷则独善其身,士也;穷而心怀天下,仁者也。
欢迎光临 芦笛外国文学论坛 (http://www.reed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